六十而耳顺 —— 60级小结

六十而耳顺 —— 60级小结

在Steem悄悄地升到了60级,本文简单梳理一下过去的文章和思考,以及接下来的一些想法。

耳顺

“六十而耳顺”,先来解读它的意思。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无论后世对孔子的褒贬如何,孔子都无愧于是当时的智仁勇兼具之人杰,缔造文明的核心人物,轴心时代的开创者。上文中,“立”、“不惑”、“耳顺”等当下常被人用于年龄的变化,但恐怕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本意,常常是误用。

一方面,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未必适用于他人。孔子一生所历73年,这段话在约72岁时所作。另一方面,理解孔子,无须跪着解读,用常人的视角去观察更有意义。

孔子少年老成,十五岁便志于“学”(学问)。当下,无须说十五岁的青少年,便是终其一生也未必有志者,也不在寡。而十五六岁正是躁动的年纪,惹是生非者不少,这在西方和东方却也差不多。

孔子跳过二十多岁的成人之礼不说(孔子20岁成家生子),可见在他看来这并不重要。“三十而立”,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30岁时以“知礼”闻名,齐景公和晏婴向他问礼,所以“而立”说的是孔子知书达理、学而有成,并非很多人认为的“成家立业”或“物质独立”。

孔子成名之后,求仕于齐、鲁,但并不顺利,四十岁左右专心治学,于是能够“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便是知道自己命中注定该做什么。据说孔子50岁前因为学《易》知道自己应该做官,所以便出来求仕。

“六十而耳顺”,对古之贤达而言,有“善于倾听民间疾苦,善于接受贤达劝谏”之意[1]。60岁前后,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很不顺心,但孔子却很虚心。郑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点头称是。毁誉置之度外、又能洞察世事,可以谓之“耳顺”。

七十在孔子的年代毫无疑问是高寿。70岁左右,孔子丧子、丧徒(颜回、仲由),反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抵物我两忘,一切皆可放下,人之将死,也彻底自由。

那么,在Steem上的朋友,60级之后,对这一空间内的世事,可以不计毁誉、洞若观火,也可称得上耳顺了吧 :)

思考

在 Steem 上的旅程,与我最初的计划,似乎还是颇为匹配的。

先说说写作和思考相关的部分。

1. 开端与计划

第一篇《The Road Not Taken》 虽然是转载了Robert Frost的诗,并无原创,但也立了基调,即“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此后的两篇《在Steemit的写作计划 | My Writing Plan on Steemit》 以及 《【Steem之旅】2019年Steem世界的探索 | Exploring the Steem World in 2019》 大概确立了写作的路线,以及希望更深入地了解Steem、为社区做一些工作、认识更多朋友的想法。

随后的写作大概是沿着这个思路前进,但完成度目前还比较低,希望可以继续改进。

2. 《黑客之道》系列

谈技术哲学和技术之道,但目前还是只开了个头,还没有深入写。

  1. 序 - #1:如何培养真正的黑客?
  2. 序 - #2 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3. 番外 | 墨子(一):奇人

3. 《科学与教育》系列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是相伴相生的,为了谈好技术问题,先谈谈科学和教育问题,也会略有帮助。

  1. 【未来教育学】成年人需要什么样的STEM教育?(一)(二)(三)(四)(五)(六)(七):以STEM切入点,谈了一些科学教育方面的Why, What和How等问题。
  2. 【未来教育学】知 与 智:一篇杂文,抨击了网络和商业上流行的知识平台

4. 《观非常人,行非常事》系列

这个系列原以为已经写了好多篇了,原来还挺少的,可能是默默写了,没发到Steem吧。可以把上文的一篇《墨子》和对联活动的《梁羽生》也加到这个系列。

  1. 作为科普作家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 Isaac Asimov and Popular Science
  2. 程灵素:海棠无香
  3. 番外 | 墨子(一):奇人
  4. 下邳圯桥,张良进履
  5. 梁羽生与《名联观止》

5. 《标签的本质》系列

这个系列是把 “标签” 作为观察 Steem 和世界的一个视角来写的,是不错的话题,但只开了头,希望接下来可以继续写好。

  1. 标签的本质 | The Nature of Tags(一)

6. 《区块链与公共利益》系列

这个系列希望关注的是区块链与公共利益间的关联,也是我觉得区块链项目最有意义的方向。

  1. 区块链、Steem与公共利益 | Blockchain, Steem and Public Benefit
  2. 区块链、Steem与公共利益(二)– 开源与区块链 | Blockchain, Steem and Public Benefit (2) – Open Source and Blockchain

7. 其他杂文

  1. 【跨文化活动】地球文明的星际对话 | 宇宙政治与宇宙语言:参加阿朵 @itchyfeetdonica 的跨文化交流的活动

以上总计21篇。作为写作的部分,进度并不快,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进展。

实践

除了写作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关于实践的,即如何参与 Steem社区的各种活动和建设,下面也做一些总结。

1. 新手村 @team-cn

给村里做的贡献不多,下面可能是有些帮助的:

  1. 和大家一起参与SP代理竞赛:《数英雄,论成败:评SP代理竞赛》
  2. @cn-hello 小门童 帮助邀请新人加入新手村:借问师友何处有,门童遥指新手村 | 关于 @cn-hello 小友的来历
  3. @cn-curation 编辑
  4. @cn-activity 编辑(已经暂停)

2. Steem指南 @steem-guides

目前《Steem指南》的修订有了一些进展,但整体进展比较缓慢,需要改进执行力。

《Steem指南》修订计划:

  1. 《Steem指南》重新起航: https://steem-guides.github.io/steemh/
  2. 《Steem指南》 – 编辑的工作流 | Editors’ Workflow
  3. 《Steem指南》 – 编辑的工作流 | Editors’ Workflow | 第2版 | 2019/04/19更新
  4. Steem Guides + SCT = Wisdom about Steem | 《Steem指南》+ SCT = Steem之智慧

《Steem指南》新的子版块:建议收藏这两个链接

  1. Steem常用链接: https://steem-guides.github.io/links/zh | Steem Links:《Steem指南》子项目 | Subproject of Steem Guides
  2. 中文区花名册:https://steem-guides.github.io/roster/ | Steem 花名册:《Steem指北》子项目 | Steem Roster: A Sub-Project of Steem-People / 真·花名册 | Update of Steem Roster

《Steem指南》小助手

  1. @cn-hello 不仅帮助新人认识新手村,也介绍《Steem指南》等教程,也希望可以通过改进让《指南》越来越容易阅读和使用。

3. Steem工具和服务

steemblog 博客镜像服务:目前已经服务了近20位用户,有需要的可以留言

  1. steemblog: Steem时光机 | Steem Time Machine
  2. 用GitHub创建Steem文章镜像 | Mirroring Your Steem Blogs on GitHub | 免费博客备份服务: steemblog

关于国内访问 steemit 的几种方式的文档:

  1. 【Steem指南】用eSteem Surfer发帖
  2. 【Steem指南】用requestly绕过 steemit 被禁问题
  3. 【Steem指南】浏览器插件:Steem Server选择工具;解决steemit被禁的问题

4. 其他社区参与

steemstem

  1. #cn-stem curator:最近收到的投稿较少,欢迎新人关注STEM

steemcleaners

  1. 翻译和介绍了账户安全问题,此问题值得持续关注:网络钓鱼的安全威胁,请中文区用户警惕 | Phishing Warning

5. 对联活动

起初是为了写梁羽生的生平,但觉得对联活动也不错,所以顺便组织活动、普及对联知识。本周我们会继续。

活动列表:https://steemblog.github.io/@robertyan/tags/cn-couplet/

  1. #1 梁羽生与《名联观止》
  2. #2 内外与五四
  3. #3 对偶与春秋
  4. #4 贺寿与建祠

前行

Steem 的内容丰富多彩,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玩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行进路线,与最开始的计划并无大的差异,但可能需要有更高的执行力、以及和社区里伙伴更好的合作。

思考与写作

其实写作计划一直是比较清晰的,但 Steem 能玩的太多了,有时候写作的进度就无法跟上了。希望可以提高执行力。

  1. 《黑客之道》系列:顺着大纲继续写
  2. 《语言与世界》系列: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相关,用小号单独写
  3. 《标签的本质》系列:顺着大纲继续写
  4. 《区块链与公共利益》系列:需要整理下思路,可能会开一个番外《开源回忆录》

区块链与公共利益

在《区块链与公共利益》系列中我曾提到,我觉得公共利益是区块链在技术、经济和社交层面最有意义的价值体现。本质上,我认为这是对Web精神的继承与发扬(这是基于将区块链看成下一代Web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这一观点得出的)。

对Steem世界的初步探索,也将逐步走向更有针对性的推动区块链实现更多公共利益。

我并不怀疑区块链技术会逐步纵向大众,但其带来的结果并不总是正面的,如何用其利而避其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区块链根植于“自由主义”的基因,驱使它可能向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方向前进,使得财富聚拢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始终萦绕着商业世界。

区块链与公共利益的结合,是我认为可以寻找的出路的一个方面。

主要的工作会在以下几点:

  1. 《Steem指南》:Steem指南解决的是社区知识共享和沉淀的问题;但需要做一些反思和整理,解决目前的执行力的问题。
  2. 协助公共利益组织:如 @team-cn、@steemstem 等,具体来说包括:
    1. 改进 CN区 使用 steem 的各类服务的体验,如 steem-engine 等;
    2. 推动 CN区 的项目更好的发展,例如 @wherein,和 @iguazi 也有一些讨论;
    3. 帮助 @steemstem 改进 https://www.steemstem.io 的访问体验(刚开始);
    4. 了解和参与 utopian 社区;
  3. 更加系统地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更多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发展和成长;
  4. 其他有趣、好玩、又有助于社区成长的事情(欢迎大家参加对联活动)。

最后

其实本文是对 @yellowbird 黄鸟大哥 提到的在 steemblog 中增加【置顶文章】板块的实验,否则可能不会写这篇总结的文章。

对于 steemblog 的用户,如果想要置顶文章或者调整首页的文章顺序,可以在文章的文本中加入如下的隐藏标签(可以加在末尾,像本文做的那样;别的地方也可以),你的文章会按照 position 的数值从小到大排列。如不设置,默认的position 是 9999,会按照时间排序;所以,一般需要置顶的文章才需要设置。

<div position=”1” />

参考文献

  1. 李零,《丧家狗 —— 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6/%e5%85%ad%e5%8d%81%e8%80%8c%e8%80%b3%e9%a1%ba-60%e7%ba%a7%e5%b0%8f%e7%bb%93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六十而耳顺 —— 60级小结

Steem 花名册:《Steem指北》子项目 | Steem Roster: A Sub-Project of Steem-People

Steem 花名册:《Steem指北》子项目 | Steem Roster: A Sub-Project of Steem-People

本文介绍【花名册】项目:‌

缘由

昨天我们介绍了《Steem指南》的子项目 Steem Links,虽然是简单的一页纸,但是我觉得还是挺实用的。对我来说,有个地方可以存常用的链接还挺方便的。‌

今天要说的这个新项目 ”花名册“,相比之下,要更水一点。。。‌

类似的项目以前也出现过一些,比如各种榜单,但这个项目的目的更单纯,只是为了帮助新人学会如何称呼社区里的成员的诨名/花名/村民/绰号等等。只有学会称呼社区里的朋友了,才好连线、才好合作、才好交流。‌

“称呼”是语言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各种公司、组织内部的各种简称、代号、别名流行,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一种文化建设的过程。毕竟通过称呼别名,可以促进更多元的交流,比只称呼“前辈”、“大佬”、”您好“要有趣的多,但融入和适应的过程也是一直存在的。‌

今天要说这个项目,因为我在回复 @also.einstein 消息的时候,一时头脑短路想不起他的村名了,去翻文章和聊天记录查找又成本太高,所以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screenshot from https://steemit.com/@also.einstein/also-einstein-re-robertyan-robertyan-re-ericet-steem-62ocxecwqs-20190601t021732313z

其实我原来也计划把 “花名册” 用脚本收集起来,正好今天又遇到这个问题,所以就快速建了这个项目。希望可以帮助到“记忆力差”的社区“老人”,以及刚进入社区的“新人”们。‌

介绍

这个项目比昨天介绍的 Steem Linkshttps://steem-guides.github.io/links/zh)更简单。‌

无他,只有一份花名册而已。

screenshots from https://steem-guides.github.io/roster/

为了实现花名册,我们可以从文章和留言讨论的对话中进行文本分析,得出对某人的常见称呼有哪些。但目前只做了最简单的一步,通过获取 @teamcn-shop 新手村小卖部日报 发布的文章,进行字符匹配,获取了部分村名(共63名)。‌

由于数据局限于小卖部,所以没有涵盖很多 CN区的 用户,有很大的缺失。另外,有些人的别名有过变化,也可以看出来。

目前的名单如下:

用户别名
@aaronli阿柔 ~~我叫伦舞~~
@abcallen阿兰
@aellly瓜叔笑容满面,还自备西瓜汁 / 瓜叔
@also.einstein亦亦
@alvin0617Alvin / 小红
@angelina6688朱师傅
@annepink萍萍
@artsymelanie美丽姐 / 美丽
@auleo榴莲王子 阿奥 / 阿奥
@cecilian粥粥
@changxiu北北
@cherryzz阿紫
@coder-btsBTS
@crypto.talk大灰灰
@davidke20拉仔
@elizachengEliza
@ericet村长
@honeyday罗罗
@honoru米高哥 / 米高
@itchyfeetdonica阿朵
@julian2013小机机
@justyy行长
@kadishakho卡姐
@kelvinzhang老K
@kidsreturn小兔子一蹦一跳 / 小兔子
@kristylkho卡宝 / 小佩
@liubao阿宝
@liumei阿美 / 阿花
@liuzg老刘头
@loongxiew隆哥
@mfxqaq小孟
@mia-cc斤斤
@miniu阿敏
@minloulou迷路
@nostalgic1212小冰
@olymim阿胖
@pgr小P
@pizzapai批萨姐
@robertyan阿盐
@sasaadrian一灯大师
@shenchensucc铁柱
@shine.wong金闪闪
@simpleslife阿安
@slientstorm阿杰
@softmetal软哥
@stabilowl笔哥
@starrouge阿星
@sunai三妞
@tanlikming阿力
@team-cn新手村
@tydebbie小迪
@weisheng167388金老师
@wilhb81小智&小白条 / 小智 & 小白条
@windowglass糖糖
@winnie1998负婆
@wongshiying老王
@xiaoguai小乖
@xiaoyuanwmm村长夫人
@yanyanbebe茵茵
@yellowbird黄鸟
@ygrj阿洁
@zerofive欧爷
@zy-sb二姐

相信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份花名册,花名册里的名称与实际使用情况也不完全一致,有了名册也不一定会正确使用。但有了这份名单,新人在群里聊天时、或者请教问题时,更容易分清谁是谁了。。。‌

是记住 Steem的ID 容易,还是记住花名容易呢?这个确实因人而异,像 @m18207319997 兄(别名:大猛/平健/小m)的ID,就比较难记忆。。。

所以 Steem Roster 究竟如何使用,大家可以自行思考和挖掘,因人而异。有任何建议或反对意见,可以随时提供~‌

实现

‌本项目的源代码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s://github.com/steem-guides/roster (MIT License)‌

实现很简单就不详述了。仅说两点:‌

  1. 数据源:在上文已经提到过是从 @teamcn-shop 的每日报告中获取的,未来可能也会参考更多数据源;其实也可以直接向 @ericet 要 @teamcn-shop 的原始数据,但这也并不够灵活,目前的做法也还算有效。
  2. 更新频率:目前是每天更新一次;但新人一旦了解以后,可能通常不会反复阅读,所以这一点的意义仅在于保证数据最新。

‌之后,根据大家的反馈和建议,我们会不断完善花名册这个小项目 :)‌

八卦

‌八卦故事,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故事的一部分,从神话传说到稗官野史到民间轶事,都是如此。‌

《Steem指北》 的创作目的是”人物和八卦“,相比起《Steem指南》理性的规则与策略介绍,充满情感、不确定性、猜测和争议的“八卦”和“评传”更容易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

千古之下,一时之人物皆有评传,帝王亦有谥号,只不过不同人来评价时,观点也常迥异,所以谁来做“史”,历来都是重要的。‌

当前,我们还没有立即恢复《Steem指北》的强烈动机,或许因为缺乏一位胆识超绝、情感充沛的史家有关,也或许时事还不够壮烈与跌宕,虽有人记载,但未能引起共鸣。

‌本图由 @maiyude 设计‌

相比《Steem指北》, 新手村访谈 则更务实一些,以自我介绍为开端,向社区广播新人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帮助新人拓展社会关系的手段。‌

知人、识人,在任何社会、组织和社区都是有意义的功课,对于想在社区开心玩耍或者有所施展的新人而言,找到你的导师、你的合作者、你的同路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意义。‌

而这,可以从你先正确的发现和称呼他们开始,就此一点,希望“花名册”《Steem指北》新手村访谈 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6/steem-%e8%8a%b1%e5%90%8d%e5%86%8c%ef%bc%9a%e3%80%8asteem%e6%8c%87%e5%8c%97%e3%80%8b%e5%ad%90%e9%a1%b9%e7%9b%ae-steem-roster-a-sub-project-of-steem-people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 花名册:《Steem指北》子项目 | Steem Roster: A Sub-Project of Steem-People

Steem Links:《Steem指南》子项目 | Subproject of Steem Guides

Steem Links:《Steem指南》子项目 | Subproject of Steem Guides

缘由

‌在微信群里经常看到大家在询问各种链接:‌

  1. 《Steem指南》的链接(我经常被召唤。。。);
  2. 各种移动客户端的APK文件的链接(Partiko, Wherein, eSteem);
  3. steem-engine 的链接;
  4. 查看各种数据的链接;
  5. 各种工具的链接;
  6. 最新活动的链接;

为了方便大家找这些链接,《Steem指南》创建了一个子项目:steem links,用于整理和分享各种最常用的链接。‌

好了,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项目。‌

介绍

‌steem link 收录了最常用的平台、客户端、工具、数据统计、dApp、教程、人物介绍、活动等最常用的一些链接,如下图所示。

‌screenshots from https://steem-guides.github.io/links/zh

如果要找某些常用的链接,记住上面这个链接收集的帖子就好了,再也不用到处找了。欢迎收藏这个链接页面,以及转发分享、帮助其他人!!

当然,现在内容还很不完善,欢迎大家一起来提供建议和补充最常用的链接。‌

参与

‌如果希望分享一个或几个新的链接,加入到 steem links里,有三种基本的方式:‌

  1. 如果你会用GitHub可以点击页面上的编辑链接,通过commit、pull request的方式来提交改动;
  2. 如果你不太了解GitHub的pull request的话,可以点击提交建议链接,通过填写 issue 的方式来提交;
  3. 如果以上两种都不会,可以直接在本帖下面留言提供你的建议。

提交建议的示例:

‌screenshot from GitHub: https://github.com/steem-guides/links/issues/new

对于有价值的贡献,@steem-guides 将提供一定的 NBC 和 点赞奖励(Steem和SCT),期待大家的建议~ 也希望这个页面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5/steem-links%ef%bc%9a%e3%80%8asteem%e6%8c%87%e5%8d%97%e3%80%8b%e5%ad%90%e9%a1%b9%e7%9b%ae-subproject-of-steem-guides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 Links:《Steem指南》子项目 | Subproject of Steem Guides

贺寿与建祠

贺寿与建祠

上一期《对偶与春秋》中,我们谈到了对联的对称/阴阳本质,以及人类对时间的观念的变迁。本文循着时间这条路,我们简单谈谈时间相关的对联。‌

写人物的对联大概有婚联、寿联、挽联,如果是兼有祠堂的名人,则还包括祠堂的楹联。今天就说说贺寿和建祠过程中的一些对联。‌

–‌

贺寿

‌大多数寿联都是送给生者的“人情”,阿谀之辞在所难免。寿联大多属于应酬之作,感情一假,便不足为观。不过虽然平庸之作占了大多数,但佳作也是有的。以下选自《名联观止》[1]中一些不俗的寿联,可作一观。‌

如郑板桥的六十寿联,可见真性情: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郑板桥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地方豪绅,托病弃官,寄居扬州卖画,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不俗,人称“三绝”。曾做一四言诗:

学诗不成,去而学写。学写不成,去而学画。

日卖万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免谒当途,乞求官舍。座有清风,门无车马。

与自寿联一道,可见他的真性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戊申年)八月,袁世凯五十生辰,大开寿筵,有谄媚者献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八月“为袁世凯得势之始(靠出卖维新变法之立宪派,即谭嗣同等),且此联也颂慈禧(”老佛爷“)。同年十月,慈禧病故,名士祝竹岩改此联为: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万年,我公明年。

‌虽然袁项城未能明年就死,但此联也传诵一时。‌

image source: Wikipedia – 生日

建祠

‌寿联贺生人,挽联敬死者,祠联题名士。挽联今次先不谈,我们先看祠联。‌

祠联甚多,其中诸葛祠甚为有名,由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可知。‌

这里录两则短联,分别题张良与韩信。‌

于右任题张良庙联:

辞汉万户;

送秦一椎。

山西霍山题韩信墓联: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这里且卖一关子,能说明联中典故,奖励1 STEEM~‌

活动

上一期活动,我们以“四时(春夏秋冬)与四方(东南西北)‌”为题,两人一组对联。‌‌

下面为活动结果。‌‌

参与:

(上联)春夏秋冬四时雨 | @cecilian

(下联)东南西北八方客 | @mia-cc

(下联)东南西北四面风 | @doveyan

(上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 @andrewma

(下联)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光似水 | @julian2013

(下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养生 | @doveyan

(下联)東暖西凉南熱北寒中誼居 | @hertz300

(上联)东成西就 | @teamcn-shop

(下联)南辕北辙 | @annepink

(下联)南来北往 | julian2013

(下联)春华秋实 | @xiaoshancun

(上联)春夜漫漫无心睡 | @julian2013

(下联)秋昼绵绵惹人醉 | @andrewma

(下联)秋日私语情意长 | @annepnik

(下联)过来让我抱一下 | @softmetal

(下联)秋波漪漪想美丽 | @julian2013

(下联)望穿秋水盼君归 | @doveyan

以下都是上联,但没有人对下联。

春夏秋來又一年,南方四季缺冬天。 | @hertz300

春不覺來秋已去,南方天氣无冬天。 | @hertz300

春夏秋冬四季,南北西东八方。 | @zy-sb

点评:‌‌

  • 这期参与很活跃,也有很多有趣的作品,谢谢大家~

奖励:‌‌

经综合评价,以下两联较为妥当,分享 3 STEEM奖励,每人获得0.75 。其余每人0.1 STEEM奖励。奖励稍后发放。

春夏秋冬四时雨 | @cecilian

东南西北八方客 | @mia-cc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 @andrewma

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光似水 | @julian2013

‌‌

—-‌‌

以下为本期对联活动内容:寿联,由本周内刚满50、60或70级的寿星报名,由其他人为其做寿联。

形式:‌

  1. 寿星自由报名
  2. 其他人自由发挥,为寿星做寿联
  3. 上面”建祠“部分有猜谜活动,也有奖励

规则:‌‌

  1. 满足对联的基本规则;
  2. 不许抄袭任何别人的成果;
  3. 不应当使用机器协助,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自动对联”

奖励:寿星奖励 1 STEEM(有人帮他写对联为有效,最多3名,先到先得);最佳作品奖励 2 STEEM;参与奖,各0.1 STEEM,前10名都有奖 :)‌‌

参与方式:回复本文‌‌

评价方式:由寿星评判‌

时间:本文发布起7日内有效‌‌

参考文献

  1. 梁羽生,《名联观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5/%e8%b4%ba%e5%af%bf%e4%b8%8e%e5%bb%ba%e7%a5%a0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贺寿与建祠

对偶与春秋

对偶与春秋

上一期《内外与五四》中,我们谈到了对联的“经世致用”的意义,在于“联“以载道,即白乐天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道”的“体”,借“联”的“相”而显现。本文谈谈楹联的“形”与“相”的来源,尤其是对偶的特点,以及对联中常出现的时间这一概念的“对称”观念。‌

—-‌

对偶

‌现代人们常说的对联形态,多是指以书法形式题写、张贴、悬挂或镌刻的“春联”“楹联”。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口头的“对句”(口语形式对联,一人出句、一人对句)和用于书面的“联语”(如某些章回体小说的章节名)。这恰与语言的使用形式相对应 ——口头、书面、标贴——由此也可见对联应用之广。‌

对于对联的性质,向来也有不同认识:(1)对联是一种文学样式,与诗词格律相若、与建筑音乐相合;(2)对联是一种实用文体,可用于春节、贺婚祝寿、吊丧悯死,可用于宫殿苑囿、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店铺坊馆;(3)对联仅当做一种文字笔墨游戏,不过雕虫小技。‌

总体来说,对联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应用文体。最根本的,对联是一种对称的文字形式,我们想要探讨的,便是这种对偶文体的来源。‌

—-‌

对于对联的起源,以“楹联”来说,对联的起源常被采纳的是“五代说”(五代后蜀主孟昶所作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但实则至少在唐代已经对联已经发展成熟的佐证(如酒令和应对、敦煌遗书等)[2] 以“对句”来说,则有“西晋说”(“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但以“联语”或“对偶句”而言,则几乎从殷商甚至有文字记载起便存在了。‌

对联的发展与流行,这里也稍作一些阐发(如对更多历史介绍有兴趣,此处推荐杨大方先生《对联论》中的相关章节)。对联的流行始于宋,而兴盛于明清。宋人开始将对联题于楹柱而称“楹联”。各种形式的对联也被创造出来:如,苏轼挽韩绛:“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开创了挽联。至明则有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联,使之成为一种制度,民间更是无处不联;如朱元璋赠徐达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清则是康雍乾极为崇尚对联,对联妙手更是众多,如纪昀、曾国藩、袁枚等。宋以后对联的流行,与对联简洁的形式和极强的实用性,以及宋以后大众文化的兴起、商业的发展有着密切。‌

—-‌

对联或者对偶文体的根源在于(1)汉字的一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使得音、形、义的对称形态极为丰富;(2)中华文化对对称、阴阳观念的推崇。‌

1. 汉字特征

‌首先,汉字存在以下基本特征:‌

  1. 汉字的形状是均匀而方正的(方块字),在书写多个字时长度保持相等
  2. 汉字是单音节字,每个字的音节长度相等、音律和谐;
  3. 古代汉语主要是一字一词、一字一义,单个字可以表达明确的含义;
  4. 较多汉字本身的形象具有对称结构,如“天”、“人”、“合”、“一”等;
  5. 汉字由以直线为主的笔画组成部首,又可以由部首组成形声字,常兼具表音和表意的功能;
  6. 汉字支持竖排或横排两种书写方式,有几千年竖排书写的历史;

‌这些基本特征都为对偶句式和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中第(5)点我们在之前的“烟锁池塘柳”这一联中有过充分的体现。而且,对于某些趣联的产生,也颇有价值。如以下这个一字联,不但字的音形义相对,上下两部又分别相对,颇为巧妙:

‌第(6)点使得竖向书写时(如楹联),两联相对的效果可以一目了然。‌

—-‌

其次,如果与其他语言(主要是表音语言)做比较,我们会发现汉字还有一些特征使得其为作对联提供了基础:‌

  1. 汉语的字/词不存在时态变化(或者说每个字都是词根),使得单个字的形态比较稳定,所以能保证始终如一的全方位的对称;
  2. 汉语的音节存在“声调”构造,使得当个音节能够对应多种声音元素,加强了单音节的作用,同时促成了“平仄相对”这种对称关系。

‌正是由于汉字和汉语本身的简介、匀称、协调、丰富的特征,使得它能够成为构造对称文体和话语的基本结构。歌赋、诗词、对联的艺术之美,正筑基于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意义之上;这在人类语言之中,是颇为独特的。‌

2. 对称观念

天人合一、取法自然深刻影响中华文化。‌

首先,对天地万物以及自身的观察,使得先人们对于对称有着深刻的观察,如天地、日月、昼夜,如眼、耳、手、足,又如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上下左右等等。‌

其次,进一步对自然的观察,产生了“阴阳”、“八卦”的对立统一的观念(《周易》),适用于对自身、宇宙和社会的观察,如男女、天地、寒暑等一阴一阳二元对立的方式来构建的思维系统。‌

这种对立统一的观念深刻体现在政制、礼仪、音乐、建筑、劳作等各个方面,毫无疑问地也渗透到语言文字与文学样式之中。‌

对联二字,本就有“对立关联”之意,与“阴阳”思想相契合。故而,在对联也极为注重“相对”这一形式,例如以“神州”对“华夏”由于意义完全一致就不合适。所谓“正反合”的辩证法,在对联中则颇为适用。‌

类似地,希腊人对和谐对称的追求,也极为炽烈,如对天体运行轨迹为“圆周运动”的执着追求、对“天球”的设计等等,以及对现代理论物理(如量子物理)、以及分子生物学(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影响等,在此不详述。《哥白尼革命》或可为一种解读的角度。‌

对于对称、阴阳理论的崇尚,也是中华文化与希腊哲学相通融之处,也难怪乎杨振宁先生也曾多次提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喜爱与对物理结构中对称结构的美妙的研究相一致之处。‌

—-‌

以汉字和对称为基构建的对联,在今日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虽然汉字经历了“简化”和现代汉语经过了“以词表意”为主的变化,但汉字的生命力犹在;另一方面,虽然“科学”似乎取代了“阴阳”,但其中蕴含的对称之美的追求却没有改变,对于“阴阳”的认同反被现代科学和技术所采纳。所以,对联文体以其简洁、实用的特征,或许将不断延续其价值和意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教育体制多模仿苏联或欧美的原因,曾经以“对句”为基础的“文史哲德”融合统一的童蒙教育被现代分科而治的教育所取代,所以现代中国人常常能够读懂或理解对联,而要创作却颇为困难。‌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记录他上“对课”的情景。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练习。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

在晚清,“对课”依然是学问的基本,是以民国的诸多名人都有“作对”“成诗”的基本功。过去的童蒙教育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也都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对句构成,将韵律的教育融合到文、史、哲、德之中。这是今天“分科”的教育体系可以思考和反省的。

image source: Wikipedia – 阴阳

春秋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中国诗歌的历史上,“悲秋”之作无数,其感叹时间之流逝、与时节之哀伤,大抵如此。‌

在时间的观念上,“春夏秋冬”四时为一循环,春与秋相“对”,春秋在对联中也常使用,一春秋即为一周期。古人这种表面上以“循环”和“对称”为观念的时间观,与现代人以“精致化的测度时间与单向线性时间”为主的时间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而更侧重对“时机”的体认。‌

技术时代的时间观受启蒙运动和演化论(进化论)的影响,有强烈的发展、进步、进化的意味,同时人也受到客观的机械化时间的支配(事实上形成了时间对人的统治,所谓996的讨论是其中一种体现)。‌

“对称”和“进化”入手,这里我们简要谈谈人类时间观念的两种来源。‌

—-‌

现代的“时间”观念,通常被解释为一个空间化的物理学概念,表现为一个可精确测量的(通过时钟来表现)的单向的时间轴(采用儒略历的绝对化的基督纪年,即所谓的公元纪年)。然而,即使在近代科学中,时间被作为单独对象深入考察,也是在进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膨胀理论、大爆炸学说、决定性混沌理论等有明确时间方向性的理论纷纷出现后,才全面展开的。‌

在中国古人那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化的自然科学,也还没有广泛使用机械钟,或经历工业革命使得精确的时间统御生活的一切。古人对时间的观察首先来自与对天象、气象、物候的“对称”、“循环”的大量周期现象的发现(与前文提到的“阴阳”观念的产生原因相一致,比如四时、日升日落、月盈月亏),对自然周期的观察与记录产生了“标度”时间,如“日”、“月”、“年”。其初衷是对“时机”的把握,即“正当其时”、“时不我待”等等,强调的是对事件与环境或情境的相协调。对“时”的实际的应用,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显而易见的: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随着对时间掌控的要求的增加,进一步出现了把一天分为10、12或24个部分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时间测量工具,如日晷、漏壶等,并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钟表。通过统一的历法和计时系统,社会中的劳作和习俗可以由时节相互协调。尽管发展出了多种计时工具,但中国并没有发展出纯粹的量化时间观念(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时间只是某种计数(测度)”),但却保留了尊重“天时”的传统,包括务农、用兵、嫁娶、医治等,例如:

“凡刺之法, 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素问•八正神明》)

直至今日,这种做事“看日子”的传统在民间也依然流行。然而随着时间测量技术的发展,近代物理学(牛顿力学、乃至相对论)对“测度化”时间概念的确立,“测度”时间逐渐盖过了最初“时机”的概念,一种精确的公共时间观被广泛的使用;“测度”与“时机”之争,也可以认为是“人工”与“自然”之争的体现。‌

今天虽然我们依然能理解“春秋”背后的含义,但对于其背后深刻的“时机”的感受,体会上却已有所不同。‌

—-‌

与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相对应的,是时间的“流逝”的感觉。与“周期性”的时间更多来自对天地的观察不同,“时间之流”的感受更多来自自身的生命体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于生命的“有终性”(不可逃避的死亡和衰老),人们体会了到了时间流逝的不可抗拒的命运,以及与之相伴的感叹、恐惧与悔恨。同时,也正是时间的有限性,让人感到生命的可贵。‌

时间之流是产生线性时间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并非总是如此。在希腊和印度文明那里,占主导是循环的时间观。循环的时间观认为宇宙是循环往复的,今天发生的事情,还会再度重演,如印度人对“劫”(尘世的43亿2千万年,是梵天神的一日)的轮回周期的表述,如希腊对圆周运动的偏好。相对应的,希腊和印度的历史感也都很薄弱。‌

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线性时间观的是基督教文化,这是《圣经》中“基督降生”这一事件的不可重复所必然导致的结果。所以基督教的哲学家对当时流行的希腊的循环时间观进行了艰巨的驳斥,其中以奥古斯丁为最:

“如果宇宙有循环,基督受难和再临就丧失了单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意义了;我们同苦难作斗争以争得上帝的荣光的企图,由于宇宙的循环而变得十分浅薄,因为我们必将再次陷于苦难,我们 怎么会有对上帝的爱呢?”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也有很强的历史意识,但却并不抱有极端的线性时间观;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没有宗教般的狂热,更多是一种或平静,或者语焉不详,或者视死如归的泰然处之的心态。如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如道家对万物平等的看法:“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庄子•秋水》)‌

现代的单向时间观的形成,与地球演化、地球年龄的发现,以及随后19世纪产生的进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有重要关联,而20世纪的宇宙膨胀理论、大爆炸学说、决定性混沌理论等,则进一步奠定了一种“宇宙有时间起点”和“开放未来”的观念,在今天的21世纪技术时代的舆论中也常能感受到这种观点的流行。‌

—-‌

虽然“进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对称”、“循环”的时间观绝非无可取之处,20世纪的思想家尼采、斯宾格勒、汤因比等也多对“循环时间观”抱有同情。被技术裹挟前进的人类,在面临核战争、基因编辑危害、人工智能武器等的威胁之下,未必没有反思的必要与返归自然的可能性。

‌image source: Pixabay

活动

上一期活动,我们以“百年五四”立意,邀请诸位作对子。‌

下面为活动结果。‌

参与:‌

@julian2013

德赛二先生,启蒙除弊

双子马克斯,执两用中

@doveyan

百年沧桑硝烟刚散狼烟四起暗流涌动

华夏儿女续传五四薪火共筑千年龙魂

@andrewma

惟愿谈笑鸿儒在

不做风流亦相宜

@xiaoshancun

百年五四年年在理应推陈出新

今日薪火日日燃当可星火燎原

@aellly

衣览众衫小因奶大,

傲人巨峰讽笑土丘。

@hertz300

五湖四海鬼怪多

言行举止需谨慎

点评:‌

  • 严格来说大家对的结构上都不太工整,所以以用意来取为主,兼顾结构与音律

奖励:‌

  • @julian2013:切题最佳,又能用典,且别有新意,取为第一,奖励 3 STEEM
  • @xiaoshancun:上下两联“年”与“日”用的颇巧,取为第二,奖励 0.5 STEEM
  • @doveyan,@andrewma:对得也挺有趣, 每人奖励 0.2 STEEM
  • @aellly, @hertz300:跑题了,鼓励0.1 STEEM

—-‌

以下为本期对联活动内容:以“春夏秋冬”或“东南西北”中的若干字为关键字,以二人一组做对联‌

关键字:四时(春夏秋冬)与四方(东南西北)‌

形式:互邀对联;两人合作‌

  1. 由一人出上联,包含“春夏秋冬”或“东南西北”中的若干字,下联要与其相对;例如,出上联“春眠不觉晓”,请朋友作下联;
  2. 上下两联应由不同作者完成;
  3. 一人可以出上联,也可以答下联,也可以参与多次;

规则:‌

  1. 满足对联的基本规则;
  2. 不许抄袭任何别人的成果;
  3. 不应当使用机器协助,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自动对联”

奖励:3 STEEM,取1对;参与奖,各0.1 STEEM,前10名都有奖 :)‌

参与方式:回复本文‌

评价方式:由@robertyan的评判,以及各回复获得的点赞数,综合评价产生‌

时间:本文发布起7日内有效‌

参考文献

  1. 梁羽生,《名联观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杨大方,《对联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年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5/%e5%af%b9%e5%81%b6%e4%b8%8e%e6%98%a5%e7%a7%8b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对偶与春秋

内外与五四

内外与五四

上一期梁羽生与《名联观止》[1]中,我们提到过对联有“内学”与“外学”,

所涉均为古今名联,既谈对联的“内学”,涵括各类联体与各式对法;又论对联的“外学”,涉及历史用典、民俗掌故、月旦人物、名士轶闻等。

不止对联,大部分功夫都有内外之分。‌

—‌

内外

《名联观止》中梁羽生谈到对联也可以有“内学”“外学”之分四八〇:对联的内学外学),可以类比曾经火热的“红学”(红楼梦)的“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对联语本身的文学分析,包括对其中的典故、史实的注解,等等;“外学”包括对作者生平的研究,以及联中涉及的人和物的研究。“外学”“内学”本来是有紧密联系的,但须防走火入魔。个人意见,似乎应以“内学”为主,“外学”为次。古今名联,有很多是值得从文史两方面去研究它的。

对联一学,多涉及思想、文学、历史等。从表面上看,“内学”多从“文”入手,“外学”多从“史”着眼,实则两者多难分割。有长远价值的联必在思想上也有不凡之处。如林则徐所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image source: Wikipedia – 林则徐

—-‌

对联的民间印象,在现代为一些民间故事和影视作品所影响,常用来炫耀主角的“小聪明”。如《唐伯虎点秋香》[2]中华安与“对穿肠”所对,实乃炫技或“比智商”,例如:

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又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对穿肠: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上,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且不论结构上的问题,内容上实为平庸。与唐寅本人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相比,境界上也差之甚远。‌

诗中之杰如李杜,以“仙”“圣”闻名,不在于技法之卓越,而在于李的潇洒飘逸、豪迈超越,杜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联也是如此。‌

所以,内外之学,都不应太过精致,游戏文字、沉溺隐事;所求者,不过是抒发胸臆,文以载道。‌

—-‌

五四

“五四”百年,谈五四的文章想必太多,此处并不细谈。只举两事。‌

—-‌

第一,简单谈谈什么是“五四”。五四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一般是说发生于百年前当日的青年学生与知识阶层发起的“学运”(学生运动),并随之有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游行。所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主要是一种通过舆论、游行的方式进行的士人气节与强国愿望的表达。从学运、游行的层面,“五四”的规模确实也值得重视。‌

但广义的“五四”,即以接纳西方文化(如“民主”、“科学”等)、与传统文化割裂为代表的文化运动,影响则更为深远,至今不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确为其代表,如陈之出版、胡之开创、鲁之批判,都可谓意义深远。这一“西学东渐”的历史,在文化上从晚清以林则徐、康梁等为始,至于“五四”为又一变化,至于今日则仍有颇多变化、未有定数。‌

—-‌

第二,火烧赵家楼胡同后,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时,会场上有一大白旗,上有墨书对联[3]: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上联骂曹汝霖是曹操后代,因缺德而碑无字;下联斥章惇为奸臣(《宋史》中的评价),章宗祥也在此列。此联颇有些趣味,用典也颇合情。(当时,涉日本外交事务的曹、章、陆三人被舆论指责为卖国贼。)但平心而论,曹孟德也未必称不得英雄,章惇恢复新法平定西夏,也未必不是贤臣。‌

相比起来,被学生痛打的章宗祥曾极力主张释放五四被捕学生;曹汝霖晚年在忆及五四运动时则曾说:“此事距今四十余年,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虽然于不明不白之中,牺牲了我们三人,却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 [4]

image source: Wikipedia – 五四运动

活动

上一期活动,我们以“烟锁池塘柳”为上联,以“五行”相对,看似不凡,实乃末技;但仅为一游戏,也不妨一试。‌

下面为活动结果。‌

参与:‌

  1. @xiaoshancun | 镜染尘梦灰 | 镜沾尘梦烬
  2. @andrewma | 江烽销城檣 | 烽钦江城茂 | 灯钦江城茂 | 云扑百花香
  3. @fyjs | 灯镶净地楼
  4. @llh0519 | 月孤忆中人
  5. @hqy | 雾罩山峰石 | 水拍近岸舟
  6. @julian2013 |漫燃钟楼塔

点评:‌

  • @xiaoshanchun,@andrewma,@fyjs,@julian2013的答案在字形上都符合要求;由于本联在用字上要求较高,所以平仄上放宽要求

奖励:‌

  • @julian2013 |漫燃钟楼塔 一联,颇有巧思、场景形象、用字得体,以迅猛对静柔、以危对安,贴合时事(巴黎圣母院火灾)。取为第一名,奖励3 STEEM
  • @xiaoshanchun,@andrewma,@fyjs 每人奖励0.2 STEEM
  • @llh0519, @hqy 答案不完全符合要求,鼓励0.1 STEEM

—-‌

以下为本期对联活动内容:以“百年五四”为题,写上下两联,句式不限,字数不限。‌

立意“百年五四”为题。‌

举一例:陈独秀在《敬告青年》[6]中曾经提到对青年的要求,其中第一条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今天的青年,有众多成了“房奴”、“车奴”、拿了手机做“网奴”、成家做了“爱奴”、“孩奴”,唯独没有“自主”[5]。这要求,似乎依然遥远,青年当何为呢?‌

以上为一立意的角度,作者可另选角度,但总得以“五四”为题。‌

规则:

  1. 满足对联的基本规则
  2. 不许抄袭任何别人的成果;
  3. 不应当使用机器协助,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自动对联”

奖励:3 STEEM,取1名;参与奖,各0.1 STEEM,前10名都有奖 :)‌

参与方式:回复本文‌

评价方式:由@robertyan的评判,以及各回复获得的点赞数,综合评价产生‌

时间:本文发布起7日内有效‌

参考文献

  1. 梁羽生,《名联观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周星驰,巩俐等,《唐伯虎点秋香》,1993年
  3. 白宝泉,白鹤群,《北京街巷胡同分类图志》,金城出版社,2005年
  4.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5. 梁文道,许子东,五四青年比当代青年更优秀吗?,2019年5月3日
  6.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5日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5/%e5%86%85%e5%a4%96%e4%b8%8e%e4%ba%94%e5%9b%9b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内外与五四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